>>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第十一届委员会 -> 常委会议
安居与乐业并重 脱贫与致富同步——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八次常委会议综述之二
2019-07-04 10:09:51   来源:华兴时报

安居与乐业并重  脱贫与致富同步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八次常委会议综述之二 

      对于易地搬迁的移民区而言,如何让移民摒弃旧思想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扎根川区;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更好服务百姓;如何留住基层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成为稳定可持续脱贫战略中重要的课题。

  6月27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八次常委会议小组会上,自治区政协常委、委员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可持续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主题,深入展开讨论,不断凝聚共识。

  拓宽移民发展路 实现“稳得住”“扎下根”

  近年来,我区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将移民从“穷窝”搬出入住新房。搬出后,如何拓宽移民发展路,实现“稳得住”“扎下根”成为新课题。

  移民从农民成为市民,有许多政策衔接不到位,后续政策保障措施未跟上,这导致移民区“麻烦不断”:户籍管理问题多、移民就业渠道不宽收入不稳定、产业发展和带动引领作用弱……

  常委、委员们认为,搬迁只是手段,扶贫才是目的,做好搬迁后的文章,比搬迁本身更重要。劳务移民户籍管理不到位成为眼下制约移民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针对此,自治区政协常委王生林建议我区联动抓户籍管理,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由自治区公安厅牵头,各市县联动对移民进行逐村逐户摸底排查,把‘有人有户’的移民落到实处,对没有户籍资料的完善户籍资料,对自主迁徙移民户籍问题,自治区出台相应政策妥善解决。”王生林说。

  针对如何发展移民就业和创业,常委、委员们通过观点的碰撞、角度的转换,建言献策。

  “对于劳务移民而言,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是打工,很不稳定。”自治区政协常委魏锋分析,移民群众的劳务收入占到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但因其文化程度低,自身掌握技能弱,大部分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这无形中阻碍了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魏锋建议,要通过招商引资、推广“扶贫车间”、鼓励移民自主创业等方式拓宽移民就业渠道。此外,要培养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确保产业扶贫靠得住、可持续,让移民切实感受到“新希望”。

  壮大基层党组织 构建移民区“战斗堡垒”

  基层党支部是稳定脱贫的桥头堡,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只有堡垒坚固,才能攻守兼备。

  当前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个别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不够创新;一些基层党员缺乏党性锻炼,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在基层党组织中,人才短缺问题严重,新老接替不够,致使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常委、委员们认为,在稳定脱贫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找准病源,深挖病根,对症下药。

  “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是关系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自治区政协委员马金宝说,农村人才缺乏,基层组织人才面临后继乏人困境,以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苏沟儿村为例,全村仅12名党员,老年党员居多,接班人堪忧,是典型的发展困难村,而凡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强的地方,群众干部精神面貌普遍较好,群众脱贫干劲高,信心足,扶贫工作成效也十分显著。

  他认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稳定脱贫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选配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特别是“能人型、致富型、示范型”年轻党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自治区政协常委刘明建议,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作用,实现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手走,带领贫困群众跟着党组织走、跟着市场走,全面激发移民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答案在田间地头。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要清醒认识病在何处、药在何方,提升组织力,从根源寻找破题之道。

  创新人才机制为稳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脱贫致富,人才为先。

  如何用活本土人才、引进和留住外来人才为可持续脱贫注入活力成为常委、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区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这充分发挥了人才助力脱贫的智力优势,也提高了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自治区政协常委李良详细分析了我区“两个带头人”队伍在助力稳定脱贫工作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扶持政策少、致富带头人与贫困之间利益关系相对松散、部分致富带头人自身产业规模较小,扩量增效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示范带动能力较弱。

  李良建议,要加大对带头人的支持力度,向带头人开设优惠政策扶持、项目资金倾斜、资源享用优先绿色通道,让带头人致富带富路更宽。要稳步提高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经济待遇,将带头人的工资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人均收入等指标挂钩,提高带头人的吸引力和含金量。要从成绩突出的带头人中选拔乡镇干部,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带头人成为群众稳定脱贫的助推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建议开展星级致富带头人评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予以颁证或授牌,进一步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加大对优秀致富带头人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跟着学、跟着干,激发内生动力。

  “本土人才与当地有紧密的地缘和血缘关系,有与家乡群众较亲近的天然优势,比较容易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先行人’。”自治区政协常委相卫国建议,按照“因村定业、因业选人”的原则,从当地选懂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土专家”“田秀才”,优先支持他们做大做强致富产业。

  关于人才问题,常委、委员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大家建议要因地制宜,结合移民区发展情况,坚持对标补短,引进“合适”人才;加大资金激励,落实政策扶持,优化人才选拔制度,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

  从一户到一村、从一村到整村、从整村到整县,在可持续脱贫舞台上,自治区政协坚定前行,用脚步丈量贫穷到脱贫的距离,用行动诠释政协就在群众身边。自治区政协将继续砥砺前行,发好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政协声音”。      (郝 婧)




【责任编辑】:李冰